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赏析
第二首诗与前一首虽然都是写游子题材,却截然不同。在艺术表现上,前一首多用赋笔,这一首则多用比兴。在思想内容上,前一首着重抒写他乡游子的缠绵深挚的思乡之情,这一首则着重表现游子身处异乡的不安之感。适应这一主题的需要,前六句运用比兴的手法突出揭示了游子身不自主流落他乡的情势。诗人将比兴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,贴切传神,韵味浓郁。开端二句便奕奕有神:“西北有浮云,亭亭如车盖。”一朵飘摇不定的浮云本就与游子的处境极其切合,车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,浮云形似车盖,又分外增一层流移飘荡之感。下面每两句一层,层折而下,把游子流落他乡的遭际写得笔酣墨饱。“惜哉时不遇,适与飘风会",浮云本难滞定一方,却又命乖时舛,恰与突起的狂风遭遇。飘风,暴起之风。以浮云遭遇狂风表现游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奔走他乡,可谓形景切合,情理自然。因受飘风鼓荡,一去便千里迢迢,远至东南的极点了:“吹我东南行,行行至吴会。”句中没有一个感叹字眼,却有千回百转无限伤怀之味,“行行至吴会",无字不含远飓怨尤之意。这六句诗笔在浮云,意在游子,形象鲜明,意蕴沉深,耐人玩味。古人说诗写得好,要“意象俱足”,这几笔足以当之。
开篇这六句诗中饱含对命运的哀怨。这哀怨固然来自游子飘泊之感,然而在这首诗中尤其是来自他乡难以驻足的怨愤。这就成为下文写游子异乡不安之感的先行之神。诗歌运笔前文能成后文先行之神,便前后关锁紧密,境界浑融,意浓味足。因此下文落笔便较为轻易了:“吴会非我乡,安能久留滞“。吴郡、会稽这两个地方不是我的家乡,怎么能长久呆在这里!虽只是一种态度决绝的声音,这声音的背后却不知含有多少怨苦与愤懑。妙在千言万语已经涌到嘴边,却没有一宗宗倾诉出来,而只化为一句决绝的声音,表现出极其复杂的感情,饶有余味。末二句用了同样的手法:“弃置莫复陈,客子常畏人。”丢开不要说了,作客他乡是不能不“常畏人”的。游子驻足他乡,人地两生,孤立无援,落脚与谋生都不能不向人乞求,看人眼色。这极为复杂的感受只用“畏人”二字表现出来,有含蕴无穷之感。
《短歌行》是汉乐府旧题,属于《相和歌辞·平调曲》。此诗作于曹操逝世的建安二十五年,亦即延康元年。本诗为曹丕的思亲之作。全诗通过议论、抒情,反复倾诉了失去父亲的悲哀和对父亲的深切怀念。不过近人黄节有异议:“延康元年七月,军次于谯。大飨六军和父老百姓。设伎乐百戏。是时武帝崩才数月。而文帝纵乐如此。乃知此诗词虽哀切,而全属伪饰也。”
“长歌”“短歌”是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。行,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。
作者曹丕资料
古诗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的名句翻译赏析
- 西北有浮云,亭亭如车盖 - - - 曹丕 - - -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
- 弃置勿复陈,客子常畏人 - - - 曹丕 - - -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
- 吴会非吾乡,安能久留滞 - - - 曹丕 - - -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
- 惜我时不遇,适与飘风会 - - - 曹丕 - - -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
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
- 古诗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- - 注释翻译 - - 作者:曹丕 2017-06-02
- 古诗《杂诗·西北有浮云》- - 创作背景 - - 作者:曹丕 2017-06-02
- 古诗《杂诗·漫漫秋夜长》- - 鉴赏 - - 作者:曹丕 2017-06-02
- 古诗《杂诗·漫漫秋夜长》- - 注释译文 - - 作者:曹丕 2017-06-02
- 古诗《杂诗·漫漫秋夜长》- - 创作背景 - - 作者:曹丕 2017-06-02
- 古诗《短歌行·仰瞻帷幕》- - 创作背景 - - 作者:曹丕 2017-06-02
- 古诗《短歌行·仰瞻帷幕》- - 注释译文 - - 作者:曹丕 2017-06-02
- 古诗《赠从弟三首其一》- - 创作背景 - - 作者:刘桢 2017-06-05
- 古诗《赠从弟三首其一》- - 注释译文 - - 作者:刘桢 2017-06-05
- 古诗《赠从弟三首其一》- - 鉴赏 - - 作者:刘桢 2017-06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