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宋代诗人 > 苏轼的诗 > 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赏析

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
朝代:宋代作者:苏轼更新时间:2017-10-31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作者苏轼资料

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仙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..... 查看详情>>

苏轼古诗词作品: 《书戴嵩画牛》 《过岭寄子由·七年来往我何堪》 《书上元夜游》 《江城子·相逢不觉又初寒》 《和子由四首送春》 《寄黎眉州·胶西高处望西川》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 《南方多没人》 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 《定风波·雨洗娟娟嫩叶光

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赏析

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,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。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,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、亲人千里、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,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,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,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,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。 词前小序说:“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&r...

查看详情>>

注释 ⑴丙辰:指公元1076年(宋神宗熙宁九年)。这一年苏轼在密州(今山东省诸城市)任太守。 ⑵达旦:到天亮。 ⑶子由: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,与其父苏洵、其兄苏轼并称“三苏”。 ⑷把酒:端起酒杯。把,执、持。 ⑸天上宫阙(què):指月中宫殿。阙,古代城墙后的石台。 ⑹乘风:驾着风;凭借风力。归去:回去,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。 ⑺琼(qi&...

查看详情>>

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(宋神宗熙宁九年)中秋在密州(今山东省诸城市)时所作。这首词以月起兴,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,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,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,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,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。词...

查看详情>>

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

  • 古诗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 - - 苏轼 - - 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 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...
  • 古诗《惠崇春江晚景》 - - 苏轼 - - 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 篓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  • 古诗《惠崇春江晚景·两两归鸿欲破群》 - - 苏轼 - - 两两归鸿欲破群,依依还似北归人。 遥知朔漠多风雪,更待江南半月春。
  • 古诗《赠刘景文》 - - 苏轼 - - 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 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  • 古诗《满江红·怀子由作》 - - 苏轼 - - 清颍东流,愁目断、孤帆明灭。宦游处、青山白浪、万重千叠。孤负当年林下意,对床夜雨听萧瑟。恨此生、长向别离中,添华发。 一尊酒,黄河侧。无限事,从头说。相看恍如昨,许多年月。...
  • 古诗《花影·重重叠叠上瑶台》 - - 苏轼 - - 重重叠叠上瑶台,几度呼童归不开。 刚被太阳收拾去,却教明月送将来。
  • 古诗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 - - 苏轼 - - 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 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  • 古诗《阳关曲·中秋月》 - - 苏轼 - - 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 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  • 古诗《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》 - - 苏轼 - - 十方三界世尊面,都在东坡掌握中。 送与罗浮德长老,携归万窍总号风。
  • 古诗《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》 - - 苏轼 - - 平生才力信瑰奇,今在穷荒岂易归。 正似雪林枝上画,羽翰虽好不能飞。

苏轼的名句翻译赏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