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唐代诗人 > 孟浩然的诗 > 自洛之越原文及翻译赏析

自洛之越

朝代:唐代作者:孟浩然更新时间:2017-03-14
皇皇三十载,书剑两无成。山水寻吴越,风尘厌洛京。
扁舟泛湖海,长揖谢公卿。且乐杯中物,谁论世上名。

作者孟浩然资料

自洛之越作者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名浩,字浩然,号孟山人,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,世称孟襄阳。因他未曾入仕,又称之为孟山人,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。孟浩然生当盛唐,早年有志用世,在仕途困顿、痛苦失望后,尚能自重,不媚..... 查看详情>>

孟浩然古诗词作品: 《春晓》 《过故人庄》 《宿武阳即事》 《示孟郊》 《游凤林寺西岭》 《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》 《除夜有怀·五更钟漏欲相催》 《洛中访袁拾遗不遇》 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 《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

自洛之越原文及翻译赏析

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。“遑遑三十载”,诗人此时四十一岁,自发蒙读书到举成数为三十载。“书剑两无成”,诗中用以自况,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,结果一事无成,实是愤激之语。[3] “山水寻吴越,风尘厌洛京”,两句前后倒装,每句句中又倒装。本来是因为“厌洛京风尘”,所以“寻吴越...

查看详情>>

注释 ①自洛之越:洛,今河南省洛阳市。之,往,到。越,今浙江地区,春秋时越国所在地。 ②遑遑(huáng):忙碌的样子。出自《列子》“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”。 ③吴越:今江苏、浙江地区,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。 ④风尘:比喻世俗的纷扰。洛京:又称京洛,指洛阳,是唐朝东都。 ⑤扁(piān)舟:小舟。 ⑥长揖(yī):古人拱手为礼称揖,作揖时手...

查看详情>>

《自洛之越》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。这首诗既写了自洛赴越之事,又抒发了诗人的失意愤懑之情,同时刻划了一个落拓不羁,傲岸不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。 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考科举,但是没有考取到功名,大约在公元728年(开元十六年)到东都洛阳游览。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,次年秋,从洛阳动身漫游吴越(今江苏浙江一带)。这首诗就作于诗人从洛阳往...

查看详情>>

自洛之越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

  • 古诗《途中遇晴》 - - 孟浩然 - - 已失巴陵雨,犹逢蜀阪泥。天开斜景遍,山出晚云低。 余湿犹沾草,残流尚入溪。今宵有明月,乡思远凄凄。
  • 古诗《归至郢中》 - - 孟浩然 - - 远游经海峤,返棹归山阿。日夕见乔木,乡关在伐柯。 愁随江路尽,喜入郢门多。左右看桑土,依然即匪他。
  • 古诗《夕次蔡阳馆》 - - 孟浩然 - - 日暮马行疾,城荒人住稀。听歌知近楚,投馆忽如归。 鲁堰田畴广,章陵气色微。明朝拜嘉庆,须着老莱衣。
  • 古诗《他乡七夕》 - - 孟浩然 - - 他乡逢七夕,旅馆益羁愁。不见穿针妇,空怀故国楼。 绪风初减热,新月始临秋。谁忍窥河汉,迢迢问斗牛。
  • 古诗《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》 - - 孟浩然 - - 星罗牛渚夕,风退鹢舟迟。浦漵尝同宿,烟波忽间之。 榜歌空里失,船火望中疑。明发泛潮海,茫茫何处期。
  • 古诗《舟中晓望》 - - 孟浩然 - - 挂席东南望,青山水国遥。舳舻争利涉,来往接风潮。 问我今何去,天台访石桥。坐看霞色晓,疑是赤城标。
  • 古诗《溯江至武昌》 - - 孟浩然 - - 家本洞湖上,岁时归思催。客心徒欲速,江路苦邅回。 残冻因风解,新正度腊开。行看武昌柳,仿佛映楼台。
  • 古诗《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》 - - 孟浩然 - - 樵牧南山近,林闾北郭赊。先人留素业,老圃作邻家。 不种千株橘,惟资五色瓜。邵平能就我,开径剪蓬麻。
  • 古诗《岁暮归南山》 - - 孟浩然 - - 北阙休上书,南山归敝庐。 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 白发催年老,青阳逼岁除。 永怀愁不寐,松月夜窗虚。
  • 古诗《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》 - - 孟浩然 - - 山公能饮酒,居士好弹筝。世外交初得,林中契已并。 纳凉风飒至,逃暑日将倾。便就南亭里,余尊惜解酲。